问题三:书法拙劣,眼睛被辣红!

比如下图,是男主爷爷写给他的信,大意是要他提防女主。乍看没毛病,仔细一看,这些字是不是太丑了?一看完全就是一个没拿过毛笔的人依葫芦画瓢抄下来的。

这字迹涂涂描描的画成这样,太辣眼睛了!你考虑过书法人的感受没?剧组就没有一个写字稍微好看点的人了么?

导演,咱能不能别这么抠门,请个专业点的书法老师不行么,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门阀都是极有文化的,一个贵族大佬,字写得这么丑你自己信么?

问题四:满屏电脑印刷体

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,那就是剧里面充斥着毫无诚意的印刷体。看这小纸条上的字,没有一丁点笔画粗细和笔墨干湿的变化,分明就是打印出来的。不信的话自己用个字体转换器把这几个字转换成小篆,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样。

还有下面这种大写加粗的情况,各位看看。如果是楷书的话,导演敢给大号加粗的宋体字一个特写么?

问题五:字都印反了!

第18集,大梁公主逃走之前回到客栈找东西,镜头落在书的几行字上面,给了一个巨大的特写。仔细辨认会发现,这上面的字竟然是反的!

主要看圈出来的这几个字,依次是形、名、如,字体结构和楷书是一样的,仔细瞅瞅是不是写反了?再看这字迹,分明就是印刷的,估计是印的时候印反了。我说导演哪,能不能走点心,至少别特写吓人吧?可能导演心想:“管它呢,反正观众也看不出来!”

或许,是导演自己没看出来。

篆书是一项新技能

篆书虽然在现在的生活中极少会被使用到,但是它对我们真正地认识文字,具有很大的意义。正所谓,字就是画,每一个篆字不久是一幅小画吗?更何况,在人人只懂楷书、行书的年代,会识篆就是一项特别突出的技能。

如果你不仅会人篆书,还会写篆书,那格调定是不一样的。学书法的人都知道,写字若由篆书入手,不但写字会进步,而且也很有兴味的。写篆书之前,可以先看看这本《说文习篆手册》,了解篆书的书写技巧,增强识篆的能力,这样开始临摹篆书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。

开始描摹篆书,可以先从《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》入手,该帖作者吴大澂不仅是位优秀的书法家,而且作为古文字学家在考古学上极有有建树,本帖功底深厚,严谨规整,作为书法的确是“小学”入门的标准范帖。

邓石如的《心经》也是值得研读的一部字帖,此帖和以往的传统小篆相比,笔法有了创新,书写非常生动,被誉为篆书史上最美的《心经》。

对中锋行笔比较有把握驾驭,可以适当考虑综合能力的提升,比如继续研读吴大澂的另一部作品《论语》,这帖是吴大澂的代表性作品,和他一丝不苟的说文部首相比较,此帖属于大篆金文的笔意,极富艺术感染力。

在描《论语》的同时,也可以研读一下这本《论语》,里面的大篆同样是来自于吴大澄之手。会读简体版《论语》不算什么大本事,会读篆书版《论语》,那才是有真功夫。

传承经典,从你我做起,不如一起来认识一下篆书吧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